查看原文
其他

带着西樵“乡音”去北京!儒溪村出了位全国人大代表!

南海西樵
2024-09-01


春暖花开西樵山南麓的儒溪村一个令全村振奋的消息传来儒溪村的村党委书记陈旺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也是西樵乡村振兴工作

被高度认可的见证


“作为一名村书记,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去为基层发声,我非常激动。”得知这个消息,陈旺弟觉得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她将履职尽责,不负重托。

2月24日,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名单正式公布,共2977名,广东169名,陈旺弟是其中的一员。
此次前往北京,陈旺弟将带去两个领域的声音:

讲述基层治理改革的探索,分享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南海经验。


“全村都为她高兴!”在村民眼中,陈旺弟有担当有魄力,她用行动让大家信服,证明乡村振兴路上巾帼不让须眉。

作为2023年佛山唯一一名从乡村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将带上基层的声音去北京。
陈旺弟。(张宝翔 摄)

为何她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

我们在西樵找到了答案

↓↓↓

乡村在召唤
无法辜负的重托


这段时间,陈旺弟频繁走村入户、实地调研,倾听百姓心声,步履不停探寻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更多路径。

“一直在为儒溪的乡亲们服务,现在要为基层的共性问题发声,为全国的老百姓服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旺弟将把乡亲们的声音和南海改革发展经验带到全国两会。

阳光照耀下,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南麓的儒溪村,万亩桑基鱼塘如画。(李均良 摄)



从儒溪到北京,村子在蜕变,陈旺弟在成长,由一个落选时在家门口大哭的女子,变成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旗帜和学习的榜样。

陈旺弟工作照。(张宝翔 摄)
沧海桑田,生生不息。曾经的儒溪,偏远落后,人居环境极差;如今的儒溪,鲜花古树相映,拱桥碧水环绕,可谓是“一户一处景,步步皆风景”。
儒溪村如今处处皆风景。(李均良 摄)
短短几年间,就把儒溪打造成岭南乡村振兴的标杆,并不容易。流过多少汗、遇过多少困难,陈旺弟也记不清了。

2004年,陈旺弟34岁,儒溪村党组织找到她,希望她能够担任党委委员,为儒溪发展注入年轻力量。当时,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面前,基层行政管理力量难免不足,感觉是“老马拉重车”。

“组织信任我,那就试试吧。”陈旺弟辞去儒溪小学代课老师一职,开启了她与儒溪村的故事。

半年后,党组织推选陈旺弟去竞选村委委员。她很忐忑:“我才到村里工作不久,还没做出成绩。”

不出所料,第一次选举没有通过。

“我唯有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他们才会信任我。”这一信念刻在了陈旺弟心上。

带着这样的初心,陈旺弟一头“扎”进了村里。

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村民需求;走遍儒溪每一个角落,规划改造的方向。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她的工作常态,没有时间回家吃饭时,她就用一顿快餐或几个面包简单应付过去。

儒溪村村貌。(李均良 摄)

“一做我就刹唔住掣。”这样的努力,全村7000多双眼睛都看在眼里。2007年,陈旺弟当选为儒溪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5月,兼任村委会主任。

2019年初,党和国家的政策如春风般拂进儒溪,800年古村迎来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
开心之余,陈旺弟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用好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建出儒溪特色,创造更大社会价值?

“要想兴,必先破。”深思熟虑后,陈旺弟坚定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

“养鸡棚臭烘烘,说了几次都不拆。这家人太顽固,我拿柴刀去拆了它。”一天,新三经济社社长麦文强放出的话传到陈旺弟耳朵里时,她吓一跳,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找他。

“要拆也要先征得人家同意”“真去了,你就输了理、失了人心”“你是党员,要有耐心”……一场剑拔弩张的闹剧,变成了一堂基层治理现场课。

最终,急性子的麦文强冷静下来,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一周之后,麦文强发微信告诉陈旺弟,他主动上门向村民道歉,鸡棚事件和平解决了。

印象最深刻的还属槎谭经济社。一条仅220人的小村庄,家家户户门口几乎都有垃圾堆,陈旺弟一共拍到130多个卫生黑点。

“万能的朋友圈,如何用手机做图片PPT?”拍下照片后,陈旺弟用一个小时制成PPT,迅速召集槎谭经济社社长、党员代表开会,要求立刻改。

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槎谭的党员干部在前方逐家逐户做工作,陈旺弟就带着工作组紧随其后搞清理。

黑点清完了,陈旺弟又决定用活三级党建网格,先让党员、代表、妇委带头清理自家门前没用的大头菜缸和粽叶树,再逐家入户劝解村民。槎谭的经验得以广泛运用,才有了现在的臻美儒溪。

儒溪村村貌。(李均良 摄)

用文化激活乡村
拴住心留住魂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广大农村,一大批扎根在基层的优秀干部讲奉献、讲党性,困难面前勇担当、敢作为,千方百计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实现蝶变,书写了不一样的人生故事,陈旺弟是其中的一抹亮色。
担任儒溪村党委书记以来,陈旺弟带领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通过培养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一社一策选好经济社班子、充分发挥妇女和青年力量、用文化为乡村铸魂等举措,让儒溪实现蝶变。

陈旺弟带领村民干部到顺德区左滩村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张宝翔 摄)
其实,儒溪蝶变之所以能频频啃下“硬骨头”,还要从一支篮球队说起。

2007年,摆在陈旺弟面前的儒溪,是人心涣散,干部群众不能一条心,村民之间不团结,许多工作都难以开展。

有一次,村里组织全村21个经济社社长开会,但等来等去,最终只等来11人,另外10人去了别处开小会。

有山就有路,有河就能渡。面对困难,陈旺弟苦恼过,却没怕过,“对我来说,没有退缩这回事。”

坐在茂盛的古榕树下,望着河水,陈旺弟想:人心不齐,有好的政策也抓不住。村子要想发展,大家必须一条心!

那年,她把凝聚人心列为了村里的头等大事。“先让年轻人活跃起来。”陈旺弟决定组建儒溪篮球队。没观众,她就带着村“两委”干部到场助威打气;没人气,她为每场球赛写球评大力宣传;没成绩,她陪同球队在南海“四处征战”。

2022年儒溪村第十四届暑期篮球赛决赛火爆现场。(摄影:李均良)


观众从寥寥无几到场场爆满,球场从少人光顾到夜夜灯火通明,砰砰砰的拍球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如春风化雨感染着每个村民,让干群空前团结。

成立以来,儒溪村篮球队已夺得四个西樵镇冠军,一个南海区亚军和一个南海区季军。而儒溪自己的“村BA”篮球赛,年年夏天发动全民打篮球,至2022年已连续举办十四届。

儒溪村篮球队队长余广伟正在接受采访。(张宝翔 摄)
篮球,让村民第一次品尝到团结奋进的幸福果实。它不仅把年轻人团结到一起,积极参与党建和志愿活动,偶像效应和集体荣誉感,也让球迷们空前关心村中事务。

爱儒溪,爱篮球,爱文学,这是陈旺弟的微信个性签名。她笑说:“我不会打篮球,但我爱看篮球,爱讲篮球。”

一支篮球队,激活了一条村,撬动基层治理大力量。

此后10多年间,陈旺弟又牵头组建了曲艺社、象棋社、龙舟队、足球队和舞蹈队,影响带动村民既要生活富裕,又要精神富足,为村庄飞跃积聚了强大底气。
每周日下午2点,儒溪曲艺社都会有不少村民来唱大戏。这个是儒溪村通过文化带动基层治理的一环。(张宝翔 摄)
“我家住河边,绿水绕门前,春风吹遍,百里芳连……”曲艺社成立后,陈旺弟提出把村庄变迁和各种政策写进曲子里,只要有粤曲私伙局演出,她就去“客串”主持人,细细讲解村里的工作和困难,让村民在艺术熏陶中,知悉党的好声音。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比以前好太多了。”回忆起从前的儒溪,曲艺社社长胡永成感慨万分。

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是基础,文化是灵魂。重新发掘和发扬宝贵的中国乡土精神价值,对推动村民价值观念与思想品德重塑,以及乡村的和谐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西樵山上正在上演龙舟说唱。(张宝翔 摄)
这些年来,儒溪深谙文化对构建良好精神世界的重要性,注重以文化人,涵养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促进基层矛盾的预防和化解,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增强村民文化底蕴,极大地调动了当地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探索了一条符合本土特色的乡村善治之道。

2023年南海两会,陈旺弟作为南海区人大代表提出:“一场大地艺术节,让村庄有了‘文艺范’。希望政府继续举办大型、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基层多举办本土文化活动,让文化走进基层群众生活。”

陈旺弟在南海两会发言。

许下新未来
把美与富种在樵山脚下


春天来了,在南海大地艺术节作品《人人皆是赢家》旁,桃花盛开了。

67岁的儒溪村村民余福胜,满面红光,正兴致勃勃地拍照。她刚从村口的茶楼喝完早茶,聊起村里的变化有说不完的话:“现在整个村子都穿上了‘新衣’,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啊!”

作为南海大地艺术节分区之一,儒溪走进全国、走向世界,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位于儒溪村的南海大地艺术节作品《人人皆是赢家》。(李均良 摄)
在书院水街的石板路上,陈旺弟向客人介绍着儒溪,还有不少村民自发成为志愿者,热情地指引。望着三三两两的游人,看着村民们自豪的笑容,陈旺弟红了眼眶,“这是我多年前想象过的幸福模样。”

走向全域美丽的儒溪,迎来了文旅产业发展新机遇。

此前,顺德美食家到儒溪走访亲戚,一下子就喜欢上儒溪,当下便决定在这里投资餐饮业。今年1月,赵家炮楼变身樵韵私房菜馆开门迎客,古色古香的装潢、精致的菜品吸引八方食客,几乎天天爆满。

樵韵私房菜馆一角。
“我们书记眼光长远,以前很多村民不理解她。其实放下一时蝇头小利搞好环境,谋求的是更长远的发展,现在很多游客过来,有的还想租房子,方便度假。”儒溪村男子篮球队队长余广伟如是说。

儒溪的美村富民之路,接下来往哪儿走?

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也是陈旺弟一直坚持的方向。“村里环境好了,人气旺了,我们正在打造水上南海儒溪段,还要把旅游观光、餐饮、民宿都做起来,村民的收入会越来越多。”她期盼着。

群众的冷暖,就是党员干部的全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是陈旺弟工作中的全部心思。

曾有一个家庭,父母残疾,家庭贫困,他们的一双儿女面临辍学。“唔读书点得啊!”陈旺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火急火燎寻求各方帮助,让两个孩子重返校园。

陈旺弟为孩子颁奖。
后来,男孩余铭全大学毕业后,成了儒溪村党委委员,与陈旺弟一同奔波在田间地头。他说:“要像陈书记那样,为群众服务,用自己的力量让儒溪越变越好。”

“群众的信任、笑脸和认可,就是我此生最大的财富。”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的最前沿,陈旺弟的事迹映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荣耀光彩,映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赤诚之心。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人:乡村是个广阔的舞台,只要你真心热爱基层,一样能有一番大作为。



关注南海西樵视频号,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来源 | 珠江时报编辑 | 林婉妍审校 | 何锦婷、杨荣燕声明:1、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2、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3、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在后台联系小编,我们将予以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海西樵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